媒體:Heho健康
在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免疫力成為自身修復關鍵議題,不只是如口罩、酒精、防護設備等體外保護成為民眾搶購的重點防護物資,提升免疫力,補充體力的營養充分供應的補給品,也成為眾所關切的話題。而這樣的關注項目也由新冠肺炎的患者擴大到醫護人員。
抗新冠肺炎不只是「免疫力」,「營養力」同等重要
亞太腫瘤暨慢性病營養學會理事長李松欽表示:目前各項醫療團隊針對新冠肺炎的療法,都指出除了藥物外,提升病人的免疫力,靠自體免疫系統對抗病毒,是此次醫療的重點,但是在免疫力之外,營養力則是另外一個不可缺的關鍵元素,因為營養熱量關係器官正常運作的維繫,如果熱量不足就不能維持器官正常運作,有可能到時候功虧一簣。
李松欽以一間公司來比喻,假設人體是一間公司,器官就如同電器,而熱量就是電力。如果沒有充足的營養供應運作,就會發生跳電的情況營養力是身體運作核心關鍵,靠的就是攝取的營養素,這些才能提供骨骼、肌肉成長需求,好的營養力才有好的免疫力,第一步就從日常生活飲食開始就要做到「均衡飲食」。
不僅是病人如此,其實治療患者的醫護團隊更是如此。李松欽表示,最近發生許多醫護團隊也遭受感染的例子,而且人數愈來愈多,這原因並不完全是防護不夠,畢竟在醫院的SOP都很完整,主要原因是大量病患湧入,醫護人員不足,每個人的工作時間和工作份量大幅提升,沒有時間休息,有些醫護人員連用餐的時間都沒有,這樣怎麼可能有體力照護病人?更不必提有免疫力對抗無所不在的病毒了。
李松欽說,根據一項為期11年的回顧性研究,基於4000多萬例住院患者的數據結果顯示,適當的營養,特別是高熱量比例的口服營養補充可縮短住院時間,節約醫療費用,同時減少30天再如院的風險,由此可見營養力的重要性。也因此不只是病人需要補養素,連這次大量投入在武漢肺炎的醫護人員都需要在時間不夠的情況下必須補充營養。
除了口服營養補充外,如何打造自身的營養力呢?李松欽提供了4項膳食原則:
圖片來源:Heho健康
李松欽:打造「營養力」四大膳食原則
一、食物量夠,不代表熱量夠
營養力並不是抽象的概念,許多人都認定有吃進去就好,但吃一碗白飯和一碗稀飯,兩種熱量和營養是完全不同。李松欽說明:「假設一個30歲的成年人,一天就是要有1800大卡,才足以供應身體的需要,而每天所需運作的熱量其實是定數,如果你沒攝取到,他就得從身體儲存的量拿來。」
依照人體的需求都是先拿出脂肪、不夠再拿蛋白質,久了連心臟的肌肉都拿去當燃料,再來就會引發器官衰竭。李松欽解釋:「像許多插鼻胃管的患者,明明都有灌入蔬菜打的汁,但為什麼患者還會一直瘦,就是因為熱量不足,引發營養不良。」
雖然感覺吃了一大堆東西,但量大不等於熱量多,當熱量不足就沒有辦法維持正常身體的功能運作。
二、不同對象,不同食物攝取量
李松欽指出,每個人需要的營養,依照每個人狀況不同,需要的也會不同,像是孕婦就需要比較多的鈣、蛋白質。以目前現狀來說,因病毒造成的疫情,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患者更需要額外補充,他們要把營養力顧好,才有體力有好的免疫力。
李松欽說:「像是大陸的醫護人員一整天穿著防護衣,甚至反覆穿,吃飯時食物上很有可能都沾上病毒了。」因此要在短時間內、盡快攝取足夠的高蛋白,獲取足夠的營養素。
例如像是病人的胃口並不好,在只能吃那麼多的情況下,每一個食物選擇更為重要,所以有些人才會選擇高濃縮的食物,如同太空人上外太空吃的食物一樣,雖然一點點卻得到充分的營養。
圖片來源:Heho健康
三、平衡飲食狀況
雖然強調要均衡飲食,但均衡是指一段時間平均值,並不是單就一餐。因此假設今天因為聚餐吃太油,明天就可以吃的清淡一點,昨天如果吃太多肉,今天就可以選擇多一點蔬果。
李松欽說明:「每個營養素吃下肚後,最後都會變成最小的單位,轉換成熱量,補充到身體每個器官,提供我們不同的身體細胞,因此各種營養都要攝取,讓器官擁有他要的營養素,像是大腦就很喜歡葡萄糖。」
四、多吃「自然食物」非食品
「食物」指的是各種新鮮的蔬果、五穀、堅果類、魚類和肉類,不是經過人工添加物的食品,李松欽比喻:「只是吃自然食物自然排便也會增多,因為可能有豐富膳食,更重要的自然食物裡頭,可能含有未知的營養素。」
就像正常人可以吃完一條鱸魚湯時,就已經獲取足夠的蛋白質、omega 3,除非像是開刀的人吃不了,才需要額外利用營養素補充。一般人透過良好飲食習慣,就能從自然食物中攝取到各式維生素等營養。
李松欽補充解釋:「營養力就是健康,而免疫力就是人的財富,要有足夠熱量加營養素,打造出最好的身體狀態。」
文/王芊淩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