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高居國人癌症致死率第9名,其中男、女各別的死亡率排名為第5名與第20名,究竟為什麼兩性之間的差異這麼大?本文為您介紹食道癌的發生原因、4種明顯症狀、術後後遺症及飲食調理方針,讓您深入瞭解食道癌相關資訊,幫助罹癌親友對抗食道癌。
食道癌原因是什麼?2大因素造成食道細胞變異
食道癌可分為「鱗狀上皮細胞」或「腺體組織」產生細胞病變的2種類型,台灣人的食道癌屬於前者,主要是因為飲食習慣不佳及胃食道逆流所導致:
抽菸或嗜吃刺激性食物
長期抽菸、喝酒,或愛吃檳榔、含有亞硝酸等刺激性食物,不僅會刺激食道的粘膜,還將造成慢性發炎,另外,經常飲用過燙的食物也要注意,食道黏膜長期被溫度過高的飲食傷害,物理性的傷害持續太久,黏膜細胞也會產生病變,容易提升罹患癌症的機會根據研究顯示,抽菸、喝酒吃檳榔的愛好者,罹患食道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79倍。
胃食道逆流
像是體態肥胖的人,因為腹部的內臟脂肪擠壓到胃部,或習慣吃完飯後躺在床上,以及長期穿緊身衣的人,都容易讓腹腔壓力增加,造成胃食道逆流,侵害食道的上皮鱗狀粘膜,使之產生細胞變異。
食道癌症狀有哪些?出現4種症狀之一應立即就醫
食道癌在早期發生時無明顯的症狀可供辨識,因為食道本身沒有感覺受體,難以察覺細胞病變造成的輕微疼痛感,直到發現食物難下嚥、體重莫名減輕,才會讓癌友意識到嚴重性,進而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食道癌的明顯症狀包含以下4種:
1.吞嚥困難與疼痛
食道癌腫瘤的體積已經成長到會影響食物吞嚥的順暢度,一開始是從吃塊狀的食物時覺察,而後逐漸發展成連喝水、喝飲料等液體都感到困難重重。食道粘膜產生潰瘍、出血後,不僅也會對吞嚥造成影響,同時產生疼痛感。
2.胸骨及上腹部疼痛
因腫瘤擴展至胸腔後壁,使胸骨內側及上腹部感到鈍器打擊的疼痛感、甚至是灼燒感。
3.食道異物感及呼吸惡臭
時常會感到食道中還有食物積留,有異物感,且因食物殘渣發酵,使癌友呼吸時產生惡臭。
4.產生相關併發症
如吸入性肺炎、呼吸道感染,當腫瘤入侵食道周邊的大動脈時,甚至會造成大動脈出血,而成為致命死因。
建議平時若有抽菸、喝酒、吃檳榔的習慣,應定期到醫院進行健康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食道癌手術併發症
食道癌的臨床手術治療主要食道切除、重建、放置支架,或透過化療、電療縮小腫瘤,再加以切除等方式。最常見的併發症是吻合處滲漏,其他包括肺炎、肺擴張不全、心律不整與膿胸等。手術後要特別注意包括呼吸復健、營養補充以及傷口照護,除了仰賴醫護團隊專業照顧和處理,病人本身也要積極配合,共同努力加強術後恢復。
食道癌飲食怎麼吃?謹記4項準備原則
食道癌患者常見的症狀可能會有吞嚥困難、食道發炎、狹窄等等的狀況,可以參考以下飲食原則來補充足夠營養。另外,也有一些患者在術後會有一段時間以灌食方式來補充營養,這部份建議要與營養師討論,選擇合適的灌食配方、控制灌食速度,減少拉肚子或是不耐受的情形
1.提供軟質地食物,幫助癌友吞嚥順利
提供給癌友的食物主要以軟嫩質地為主,如滑蛋、蒸蛋、豆腐、豆花、魚肉等料理,搭配粗纖維組成較少的蔬果根莖類,像是葉菜的嫩葉、瓜類(冬瓜、大黃瓜)、白蘿蔔及白蘿蔔等食材。如果食物本身質地太硬,可以切成碎丁、打成泥狀、或浸泡湯品及牛奶,使質地變軟,讓癌友順利吞嚥。
2.針對傾食症候群,改以少量多餐減輕壓力
進食後心悸、頭暈、冒冷汗、噁心、胸悶等不適症狀,必須放慢進食速度、充分咀嚼,建議將一天三餐改為五餐以上,將每次進食的量減少,但是增加餐次,補足營養。每次進食一定要,乾溼分離、不要邊吃飯邊喝湯。每餐內容以複合性搭配為主,同時有醣類、蛋白質和脂質一起進食。建議採坐臥姿用餐或用餐後斜躺休息20分鐘。
3.高熱量、高蛋白飲食
許多食道癌病友在治療前會因為吞嚥困難或是腫瘤造成阻塞問題,已經發生吞嚥困難、食量減少、體重減輕的情形。透過適當的治療,開始能夠進食後需要補充足夠的熱量和蛋白質,食物的熱量來源包括主食和油脂堅果種子類、優質蛋白質來源則是奶類和豆魚蛋肉類,若是天然食物攝取較少,一定要把營養品搭配進來,才能盡快調理改善營養狀況。
4.食道癌不能吃什麼?
食道癌病友要避免質地粗糙、堅硬、辛辣、過黏稠、炸物、碳酸飲料、酒精等刺激性的食物和調味料,以免對食道產生不良的刺激。若是有傾食症候群的狀況,則是要避免甜食(砂糖、汽水、果汁、蛋糕、巧克力、糕餅點心等)。
擔心食道癌友難以獲得充足營養?專業營養師提供個人營養指導
食道癌直接影響癌友的進食過程,會對腫瘤與營養攝取這2方面產生負面影響。若您擔心無法為癌友提供充足營養的餐點,建議您諮詢心安生命科學,我們以一對一整合營養照護服務,協助癌友及家屬準備日常飲食及營養補充方針,使癌友獲得充足熱量及營養,對抗癌症造成的營養不良情形。
想了解更多營養相關資訊,歡迎聯繫心安生命科學
聯絡電話:0800-000-591
延伸閱讀: